文案策划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://m.jpm.cn/article-122749-1.html湖南日报·华声在线记者肖欣肖*陈薇李婷婷杨丹曾衡林
即将迎来5周岁生日的《湖南日报·湘江周刊》,是一条在纸上与指尖流淌的文化之江,被誉为湖南人的精神园地和文化福地。
7月24日,湖南日报邀请15位来自怀化、邵阳、郴州、娄底的基层文艺界人士,相聚在雪峰山下的美丽之城怀化,举办《湘江周刊》基层文艺工作者座谈会。
(座谈会现场。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·华声在线记者雷鸿涛摄)
脚下沾满泥土与露水的清香温润,笔端才有红尘烟火、人间冷暖。一场走进基层的“湘江之约”,盛满如歌往事的浓浓深情,也收获了《湘江周刊》如何更接地气、出精品的金玉良言。
会当水击三千里,敢立潮头唱大风。5年来,《湘江周刊》扎根于湖湘文化沃土,引领湖南文艺创作的潮流,一条大江的澎湃之声,隐然在耳。
1.第次与读者会面,一场特别的湘江之约
每个星期五,是《湖南日报·湘江周刊》出品,与读者见面的“湘江之约”。
年8月14日,《湘江周刊》第一次与读者见面。年的7月24日星期五,也是《湘江周刊》与读者的第次会面。散发着油墨清香的20份《湘江周刊》,从长沙来到怀化座谈会现场,赴年这一场特别的“湘江之约”。
细细展读手头的《湘江周刊》,怀化市卫健委四级调研员、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韩生学十分感慨。今年年初新冠病*来袭时,《湘江周刊》成为湖南战“疫”的特别战场,刊发了许多有分量的精品专版和文章,展现湖南各市州的抗疫。年2月14日,他的报告文学《瞬间定格崇高——怀化抗疫一线的三个镜头》在《湘江周刊》刊发。韩生学深情地说:“医生在一线在病房战‘疫’,编辑记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抗疫。这些战‘疫’版面都非常大气,花费了大量的心血,有着特别的历史价值与纪念意义,我收藏了很多期,要向你们致敬。”
(韩生学)
怀化市文联*组成员、副主席、怀化市作协主席江月卫,一打开《湘江周刊》就读到了他创作的报告文学《太安,安泰》,讲述沅陵县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太安社区的故事:“这期《湘江周刊》刊发了两篇关于精准扶贫的报告文学,分量很重。紧贴时代热点,这是《湘江周刊》的鲜明特色。”
(江月卫)
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,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,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。5年来,《湘江周刊》推出的“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”专题、“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”征文、“圆梦”征文等,都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,也获得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。
这也是一场走进基层、开门办报、问计求智的“湘江之约”。未来的《湘江周刊》,如何更贴近时代贴近读者,能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”,更有活色生香、滋滋作响的烟火味?热忱来到一线作者和读者的身边,用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心声,是《湘江周刊》此次座谈会的初衷,也是走基层、转作风、改文风的实践。
此次邀请的嘉宾中,既有头发花白的“70后”湖南日报老读者,也有怀化市非遗传承保护中心主任石磊,怀化市书协副主席、秘书长杨洲,湖南省湘昆团宣传专干蒋莉等年轻人。
(石磊)
(杨洲)
(蒋莉)
这次座谈会,是继7月3日湖南日报在长沙召开省会文艺家座谈会后,《湘江周刊》为提质创新发展再一次问计寻策。在湖南日报创刊71周年前夕,《湘江周刊》深入省会和基层文艺家群体,在长沙、怀化接连举办两次座谈会,标举了*报的创新之力、改革之姿。
怀化市委常委、怀化市委宣传部部长罗国宇,感谢《湖南日报·湘江周刊》市州文艺家座谈会办到怀化。他说此举体现了湖南日报对怀化文艺家的厚爱。他称赞湖南日报的《湘江周刊》是我省最重要的文艺阵地之一,以丰富的内容,深度的语言,独特的魅力感动着广大读者,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。一大批文艺青年从这里走上创作道路,成为了文艺创作的新生力量。
(罗国宇)
2.从生活之海中“捞”出新人,是湖南日报的优良传统
“我与湖南日报文艺副刊《湘江》的联系,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,因为全国停止高考,我高中毕业回到农村‘修地球’……迷茫中,我提起笔,开始走上了漫漫的文学创作之路……我在湖南日报发表的第一篇小稿不是我自己投给他们的,是编辑老师从‘大海’里捞起来的。我清楚地记得,那天早上,我收到湖南日报编辑部的一封来信,信中,编辑问我发在一家内部刊物的小散文是否愿意在湖南日报刊发。那时我正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艰难地踽踽而行,我那个高兴啊,打心里涌出一句话:湖南日报的编辑真好。
“没想到,30年之后,这样的情景又重现了。去年9月的一天,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,那边自报家门,说他是湖南日报《湘江周刊》的编辑……”
这是湖南省文联原副主席、知名作家向本贵发表于年8月12日《湘江周刊》的文章《茫茫大海的一点光亮》,真实而鲜活地记录了湖南日报文艺副刊几代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