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://m.39.net/pf/bdfyy/▲图片来源:新京报网
文
柯锐
我认识多年的朋友汪君,是武汉一家头部民企的品牌总监。
7月20日,北京应急响应级别降为三级。得知这个消息后,他告诉我,近期将来北京出差,“疫情期间积了一堆业务单”。
他透露,早在两个月前,集团公司在湖北境内的业务,制造、文旅、房产等产业板块,都已基本恢复正常,“除了欧洲市场业务,其他的差不多都已恢复”。
汪君的感受,是武汉这个特大城市在经历山呼海啸般疫情后,逐步回归正常的一个缩影。
武汉的艰难复苏
7月20日,武汉部分电影院恢复营业。同日,武汉迎来了首个跨省旅行团。
7月20日,武汉市委机关报《长江日报》透露,二季度,武汉经济逆势反弹,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。
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、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:“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。”
这个消息背后,是武汉市在疫情中经济几遭“腰斩”的惨烈现实。
公开信息显示,年一季度,武汉市GDP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同期下降40.5%。
7月20日,湖北省统计局公布了湖北省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,上半年消费削减了四成。
湖北、武汉到底经历了多大的“创伤”,由此可见一斑。
而疫情对于这座城市逾千万人口生活和信心的打击,一个统计数据远远难以描绘。
眼下,武汉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内,人气还没有恢复到往年水平,街头许多商业门店仍紧闭,提示着疫情的影响仍未消除,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有待恢复。
如今,武汉二季度的数据出炉,一切正在向好。这也给此前一些“武汉疫后衰退论”以有力的回应。
疫情将导致城市持久衰退?
4月中旬,武汉解封不久,网上出现了一篇某学者的文章《放弃幻想离开终将衰退的地方去远方》。
该文章引用了两个历史案例。
一个是年意大利北部发生瘟疫后,资本“逃离”,瘟疫不仅没有催生出节约人力的技术,还直接降低了经济活动者创新的能力和意愿。
另一个是,Ambrus、Field和Gonzalez()三位作者研究了十九世纪中叶,伦敦霍乱对社区房价的长期影响。研究发现即使过去了多年,受到霍乱疫情影响严重的街区,房屋租金仍然明显更低,时间没有抹去疫情对城市的创伤。
▲图片来源:新京报网
该文作者说,对于城市及相关住房的价值来说,优秀人才和资金外迁,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,这个负面影响非常长远。
作者以回答网友提问的方式说:“可选之地那么多,为什么非武汉不可?”
总之,该作者持悲观主义的态度,认为武汉终将衰退,让网友放弃幻想,离开武汉,去远方!
那么,有着逾千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,真的会像该作者所言的“终将衰退”吗?要看清这个问题,首先还得回到该作者引以为据的历史案例里。
第一个案例中的意大利,在至年的确暴发过一场大瘟疫,史称“米兰大瘟疫”。此次鼠疫使米兰人口由13万锐减至7万,整个意大利北部将近万人死于这场灾难。彼时,意大利北部的经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。
不过,米兰并没有因此衰败。相反,作为意大利境内的第二大城市,米兰都会区生产总值占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4.8%,是欧洲人口最密集与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,还是世界时尚艺术中心,欧洲四大经济中心之一。
当年受鼠疫重创的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大区,如今居住着意大利六分之一的人口,米兰也伫立在此,可以说这里是意大利最富饶的地区。
陷入“瘟疫诅咒”的是一个街区而非伦敦
第二个案例,说的是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伦敦霍乱。
十九世纪可谓是霍乱流行的世纪,霍乱造成了全球性的灾难。年,霍乱席卷了包括伦敦、都柏林、巴黎在内的西欧大部分地方。年8月31日,伦敦城苏活区(Soho)暴发霍乱传染事件,随后一个月内死亡人数上升至人,占该区总人口约百分之三。
当时,内科医生约翰·斯诺(JohnSnow)调查发现,大量的霍乱病例集中在宽街水泵(BroadStreetpump)周边。据此,斯诺医生认为霍乱暴发的原因是人们饮用了受污染的水源,而非当时流行的“疾病瘴气理论”所坚持的空气传播了病菌。
对疫情来源有了清晰的认识后,当地教区及时关闭并转移了水泵阀,霍乱疫情也就得到了控制。
Ambrus、Field和Gonzalez()三位作者在分析受到霍乱疫情严重街区房屋租金更低的现象时,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来解释。该模型的关键假设是,霍乱导致了家庭经济支柱的死亡,进而提高了贫穷租户的比例。极端贫困人口的扎堆,导致该街区房屋租金长期走低。
▲图片来源:pexels
根据这三位作者的论文结论,霍乱疫情最严重的街区“汇水区”的确存在租金多年长期走低的情形,但是,这发生在一个边界周长仅约米的社区,而不是整个伦敦市。
这个房屋租金长期受霍乱疫情影响的街区“汇水区”,仿佛陷入了“瘟疫的诅咒”。
然而,当时受到霍乱重创的伦敦、巴黎等大都市,并没有衰落,相反,仍是世界闻名的繁华鼎盛之地。
将一个近年前的欧洲街区在霍乱中受到的创伤,来简单类比中国的特大城市武汉,在逻辑上站不住。
瘟疫的确会对受灾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带来严重打击,但是,将不同时空和历史背景下的灾后影响简单类比,并无多大说服力。同样,将中世纪鼠疫暴发地的遭遇和年前欧洲一个街区受瘟疫的影响,做“一般化”的推论,来与21世纪的武汉类比,也缺乏说服力。
正如《瘟疫与长期增长:-年流行病对意大利城市的持久影响》一文在结语中讲的:“不要将发生在早期现代欧洲的瘟疫的影响一般化,更合理的做法是将每一个事件都当做个案进行分析,因为不同的历史背景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。”
城市的未来要素:筋骨血和精气神
不认同所谓武汉“衰退论”,并不意味着这个城市的发展高枕无忧。实际上,武汉仍面临巨大挑战。
武汉是湖北省省会,国家中心城市,素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称。
年,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.21亿元,同比增长7.4%。按经济总量排序,武汉市位居全国第8名,排在成都之后。
整体来看,武汉仍是中国沿江对外开放的主力城市之一,是外商投资中部的首选城市,且是中部地区航天科工、钢铁、汽车、城市轨道车辆、石油化工、光电子器件以及手机、电脑等产业的主要基地。
武汉的工业基础很好。有一个显著特点是,国企强大,民营企业相对较弱。如果打一个比喻,就是骨架很强大,但是肌肉不够厚实。
这也是在疫后经济社会的恢复中,值得警惕的软肋。
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,以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各方面的支持,有理由相信GDP数字的提升也将成为现实,但是,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就业、收入,可能同样是值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