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三则新闻。
1、“岳云鹏买G手机实际只有G”。厂商宣称手机有G存储空间,系统占用后用户能用的空间只有G。岳云鹏的吐槽引发热议,很多人说相声演员不懂科技,其实岳云鹏的纠结可以理解,因为存储空间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一直不够用。
2、人均流量将会继续增加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一个论坛上表示:中国人均月流量为9GB,高于OECD国家的50%;年中国人均流量大概会达到每月GB,是现在的10倍以上。流量爆炸式增长,一方面是因为内容大爆炸且高清化,4K/8K,XR等内容渐成主流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5G时代数据、计算与服务均在上云,更吃流量。
3、在上海车展上,百度网盘与吉利系亿咖通科技达成合作,探索“汽车上云”的车机互联方案。吉利最新款汽车将接入百度网盘,实现汽车端、手机端、电脑端的图片及视频等多种类型文件的互通。
三则新闻一起揭示了一个趋势:“云肥端瘦”。5G时代数据大爆炸,IoT设备快速普及,本地存储捉襟见肘,云存储或成主流。“数据上云”将深刻改变智能设备、操作系统与互联网服务的形态。
5G时代,本地存储捉襟见肘
4G时代,智能手机存储空间就已不够用:日积月累的照片视频、占用空间的超级App、缓存到本地的视频节目……都在吞噬着手机的存储。5G时代,智能设备存储空间更是捉襟见肘。
一方面,内容大爆发。内容更“大”更“多”。随着相关技术成熟,4K/8K、VR/AR等“大内容”越来越多,单个内容所需存储空间越来越大。另一方面,存储难扩容。受限于成本和技术,手机/Pad存储空间不能无限扩容,GB成为一道槛且成本高企不下。5G时代设备更“杂”,IoT设备都具有时时刻刻生产数据的能力,但存储空间却很小,如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家居、智能汽车。
针对用户本地数据大爆炸与手机存储短时间难扩容的矛盾,有企业推出“超级SIM卡”,让SIM卡与存储卡二合一扩大手机存储容量,虽然一定程度可以缓解矛盾,却是治标不治本。要解决5G时代本地存储不足困境,还得靠云。云让存储空间无上限,5G网络则让云存储体验大幅提升,云存储也能更好满足IoT时代用户对多终端同步、内容共享、隐私安全和数据备份的刚需。
艾媒咨询报告显示,云存储用户规模正在持续增长,年预计达到4.01亿人,61.5%和58.8%的受访用户使用云盘备份和存储文件。百度网盘在8周年时公布的数据显示,用户规模突破7亿,数据存储总量已突破0亿GB。排在百度网盘后面的有天翼云盘这样的老牌玩家,有阿里云盘等后来选手,有中小型NAS私有云。云存储再度成为兵家必争之地,大有“第二春”的征兆。
不过,种种迹象显示,数据上云只是5G时代智能设备与服务革命的起点。
“云肥端瘦”,一切服务皆云化
云存储解决本地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,更好地满足了数据同步、备份与隐私安全等需求。不过,用户对云的需求却不止于此,满足“数据存储需求背后的需求”才是云存储厂商的决胜要点。
最直接的就是用户数据上云后就会有数据管理、消费与分享需求,做得好的云存储厂商在这些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。内容管理上,用户有很强的照片与视频整理、管理、美化与打印等需求,百度网盘推出独立的一刻相册,引入美图秀秀、云冲印等小程序服务;内容消费上,用户很多时候不愿意下载内容而是直接在云端使用,如视频播放,百度网盘最初只有简单播放功能,现在已拥有高清播放、倍速播放、投屏播放等播放功能,成为云播放器;内容分享上,用户需要更灵活多元的分享方式,8周年时百度网盘宣布过去一年用户生成的链接总数超6亿。
围绕云端内容细化不同场景的服务是中国网盘服务商的发展思路,只满足存储这一单一需求的平台基本都很小众,比如iCloud就无法改变苹果用户转投第三方网盘的趋势。
看得更深一些,用户的云服务需求不只是内容管理、消费与分享等存储强相关功能。一切计算服务,不论是PC、手机、IoT设备还是互联网,基石均是数据。5G时代数据上云,各项服务正在加速上云,云游戏、云直播、云会议、云剪辑、云编辑、云协作、云课堂等“云应用”如雨后春笋出现,用户生活、学习与工作的服务均可在云端获取。
行业多年前的“瘦终端、胖云端”构想已成为现实。“胖云端”是指将存储、计算与服务均迁移到云端;“瘦终端”则是指本地终端只负责交互,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显示输入终端。本地终端的升级重点不是继续提高CPU、内存与存储等性能,而是不断提升显示效果、影音效果、交互效率和感知能力,“云”与“端”各展所长。
许多年前就曾有过“上网本”风潮,其理念正是侧重云端服务,弱化本地计算与存储能力。只不过“上网本”操作系统用的是面向本地而生的Windows,体验很糟糕。十年前,意识到“瘦终端”趋势的谷歌推出搭载ChromeOS的ChromeBook。ChromeOS是基于Chomre浏览器相同内核打造的操作系统,ChromeBook上应用的体验跟在浏览器使用网页相似。移动时代浏览器巨头FireFox曾推出基于H5的操作系统:FireFoxOS,本质均是“瘦终端”的理念,年这一项目被停掉。
因为应用生态、用户习惯与网络环境等原因,“瘦终端”前些年难以普及。如今,随着网络环境的改良,特别是5G对网络环境的革命性升级,“瘦终端”正卷土重来。
来自GEEKWIRE的数据显示,年ChromeOS设备销量首次超过MacOS设备,份额达到10.8%,仅次于Windows设备。FireFoxOS原班人马打造的面向“功能智能机”的KaiOS正在印度等新兴市场风靡,成为仅次于安卓和iOS的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。功能智能机是性能很差的智能机,基于H5,KaiOS可在MB内存设备上提供Google,Youtube,Facebook,Twitter,Whatsapp等互联网服务。
终端在变“瘦”,云端在变“肥”。为什么5G时代“瘦终端、胖云端”会流行?
1、云突破计算性能和存储空间上限。云服务意味着不管本地设备计算能力如何,用户花更少钱就能拥有无上限的计算能力与存储空间,且不需更换设备、升级系统或安装应用就可以得到最新服务。
2、云的体验跟本地趋同甚至变得更好。用户已习惯“所见即所得”,讨厌等待。往年云需要时间同步,如今网速越来越快,云端操作跟本地操作体验区隔正在变小,有时候云端甚至比本地更顺滑,小程序、网盘等云应用兴起足以证明。
3、云端计算与存储能力远超本地设备。在视频剪辑、文档管理、文档编辑、照片管理等工作、生活和娱乐场景,可给到用户更好的体验。正在兴起的AI应用离不开强大的计算力,放在云端实现成为主流App的选择,比如